本文是留德前輩們通過自身經(jīng)歷總結出來的提示與經(jīng)驗,對廣大有留德意向的同學們有很大的幫助!看完它,幫你少走一條彎路!
首先先為大家列個粗略的申請德國大學的流程,大家心里好先有點底:
申請流程1:國內(nèi)語言學習——APS審核——DAF考試——大學申請——拿到ZU(可能是大學的也可能是大學語言班的)——辦理簽證——奔赴德國 ——國外繼續(xù)進行語言學習或者開始新的大學學習。申請流程1適合于在國內(nèi)就有一定德語基礎的同學。
申請流程2:國內(nèi)初步語言學習——APS審核——申請德國的私立語言學校并拿到語言班的ZU——辦理簽證——奔赴德國——國外繼續(xù)語言學習——大學申請——拿到ZU——注冊,成為大學生。申請流程2適用于初步接觸德語,想在德國過語言的同學。
這兩個流程都是比較常見的,當然還有別的道路,比方說先辦個純語言簽證出國學語言,再回來審核,再出國上大學之類的,不說這個流程是因為無論是從時間還是金錢角度都不值得提倡。無論怎樣,清楚地了解申請流程才是成功留德的重中之重。
申請經(jīng)驗之一:請詳細參考大學網(wǎng)站
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在說,但許多的申請者,又做得確實不夠。很多人甚至連大學網(wǎng)站都看不懂,就學著別人的樣寄了一套材料(其中甚至包括了800學時的學時證明)到大學去了,結果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成功的就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做得很對,申請大學就應該是這樣簡單的一項活動: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搜集信息,只需要把材料公證好了往信封里一塞,交錢給郵局就行了。失敗的就認為自己運氣不好,下學期再重新來過。
筆者個人認為,這是特別一個不好的習慣。申請大學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不是嗎?對于一個你心儀的學校,應該像求婚一樣地尊重她、考慮她的要求、考慮自己的戰(zhàn)術,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一個人最多申請十幾所大學吧?把這些大學的網(wǎng)站看個通通透透,就有那么困難嗎? 你要是學了5、600學時,連這點東西都懶得自己去看,德語還不等于白學了?
有的同學會說,大學網(wǎng)站上也沒有什么特別有用的信息,都差不多。還有些同學習慣于從前人那里取得經(jīng)驗:這個大學要求多少學時、有沒有語言班、是不是有DSH考試,這些信息都從以前申請過的同學那里得到,然后就寄材料,以為萬無一失,其實呢?
筆者覺得,第一手和第二手的資料是完全不同的!有人會交給中介一大筆錢,自己不愿意去動腦筋;也有人會在不花錢的基礎上找到以前申請過的同學,套問中文資料,就再也懶得去看大學網(wǎng)站上發(fā)布的第一手的重要資料,這樣做真的是有害的:
第一,幫助你的同學不是你,不可能對你要申請的學校、專業(yè),全部都了如指掌。他只針對他自己的專業(yè)、他自己申請過的大學好好下過工夫、了解過信息;或者干脆,他也是一個懶人,道聽途說以后就寄了材料,又恰逢運氣比較好,得到了ZU。
第二,幫助你的同學不是大學,他去年申請過了,今年就去大學念書了,大學關于申請的政策如果有什么變化,他能知道嗎?他用得著去關注這些嗎?你向他打聽,只能得到去年的信息了。萬一大學今年新開一個專業(yè),萬一你的專業(yè)恰好在今年被改成Bachelor+Master(本碩連讀)的學制,萬一大學今年取消了語言班,你的申請不就遇到了麻煩了嗎?
所以,自己去看大學網(wǎng)站吧!只有這樣才能掌握真正的、第一手的有用咨詢。雖然開始比較艱難,但鍛煉的是你自己,收到回報的也是你自己。
那些覺得所有大學網(wǎng)站內(nèi)容都一樣的人,只看了皮毛。其實,大學網(wǎng)站上有兩部分特別值得我們外國申請者去留意:
1 Studienangebot
就是關于大學設置哪些專業(yè)的信息。所有的專業(yè),包括學制、包括冬季還是夏季學期開課,都會有介紹的。你還應該關注每個專業(yè)下邊的專業(yè)方向(Fachrichtung),這些你需要到學院(Fakulität)的網(wǎng)站上去了解。
2 AAA
這是每個大學專門管外國學生的申請部門,有的大學不叫AAA,不過你一般可以在International下邊找到相應的鏈接。這里可以查到關于申請的信息,申請需要的材料、要求的語言水平等等。還有,有沒有語言班,一般也能在這里查到。
至于語言班的時間和收費情況,不是每個大學都會擺在主頁上的。如果有需要可以寫信去問。
申請經(jīng)驗之二:給大學外辦寫信
這個不是必要的。有很多同學都給大學寫過信,但最后都抱怨兩點:
1 大學不回復
2 回復的內(nèi)容沒什么用處,指個網(wǎng)站鏈接讓你自己去看。
筆者想說的是:如果你的問題本來就能在網(wǎng)站上查到答案,那你為什么要寫信問大學呢?面對這種信,大學外辦的人也挺辛苦,他們要是心情好,正好不忙,就回個鏈接讓你自己去看;他們要是忙,這種信理都不理,這不是很正常嗎?
給大學寫信有時候是很有用的,就是當你要問的問題比較特殊,網(wǎng)站上不可能找到相關信息的情況下。
比方說:
?大學要求語言證書(中級1或者中級2),但你又沒有,只有1000學時的學時證明,你能不能申請?
?如果該學期是夏季學期,而你在國內(nèi)本科已經(jīng)畢業(yè),能不能申請從第二或者第四學期開始上?
?你想申請某個MASTER,但國內(nèi)學的本科專業(yè)方向略有不同,你是不是有資格申請?
?你想申請語言班,但不知道語言班的價錢、分班情況、開課時間,大學網(wǎng)站上又說得不詳細,可不可以讓他們給你一份安排?(這個有時候比較重要,因為大學語言班不一定是一學期只有一期的。如果他們有很多期,你就沒必要等到1月15號才寄材料,越早申請越好,早點走了過去讀語言,可以省下時間)
?你沒畢業(yè),非常想申請某大學,但那個大學沒有與你原來學的完全相同的專業(yè),請問你能申請哪個專業(yè)?
?你已經(jīng)有了別校的DSH成績,不知道他們是否承認?
?你已經(jīng)有了DAF成績,有一項是3分,另一項是5分,能不能免考DSH直接入學?
……
這些問題,難道你覺得問了沒有價值?如果你問的是這種問題,大學還不回答你,你就多發(fā)幾遍,甚至打電話給他們,一定要弄懂才寄材料。沒必要盲目寄出一份自己寶貴的申請材料。和大學的聯(lián)系不僅在申請前,申請后也可以繼續(xù),比方說你收到語言班的ZU了以后,又在另外一個地方考過了DSH,是不是能直接入學之類的。這些都很重要,大學不可能不回答。
申請經(jīng)驗之三:一定要寄符合要求的、全部的材料
這個看起來是廢話,但也有很多人做得不夠好。大學要求什么材料其實都明明白白寫著,有人就是不愿意去看,還到網(wǎng)上來問。如果大學要求的材料真的說得含糊不清,在網(wǎng)上問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啊!應該寫信去問大學才是。
總之,學校要求的材料你都得準備好,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吃虧的只有自己。寄材料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疑問的都要問好,這樣你就算成功一大半了,可以安心在家里等ZU了。
(本文選自德國留學)
責任編輯:四川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