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提升小語種教育水平的同時,泓鈺學校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特別是對于學習藝術的同學來說,學校經常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同學們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馬切拉塔美術學院雕塑專業教授Antonio De Marini在華執教期間,恰逢北京松美術館推出帶有探討和思索視角的中國當代雕塑大型展覽——《感同身受》。上周末,師生相約松美術館,一起感同身受。
此次展覽,松美術館聯動中央美術學院,邀請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擔任學術主持,策展人為中央美院副教授劉禮賓,展出八位來自央美當代藝術家的40余件作品。這些或大型、或震撼、或細膩、或趣味的藝術作品匯集于松美術館帶有禪意的自然氛圍之中,為到場觀眾呈現不一樣的“松”。
“感同身受”的慣常解釋是在你、我感知的相通性的角度展開,同時是一個表達感激之情的成語。如果我們將其拓展開來,在你、我之外引入藝術作品,將藝術家和作品的關系、觀眾與藝術作品的關系納入其中,便可以很大程度上豐富這個成語的內涵。做此“豐富”的目的,一方面意在揭開藝術家身體與作品材質之間關系的特殊性(體覺);另一方面意在凸顯藝術家在作品表面的細致處理所帶來的特殊觀感乃至觸感(色醒)。同時,通過對這兩點的強調以期望喚醒作品的和觀眾的共鳴關系,這個“共鳴”,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視覺愉悅,而是作品對觀眾全身心感知的一次調動,使其“感同身受”。
本次透過意大利藝術大師的視角一同欣賞藝術展,聆聽意大利雕塑大師的權威解析,在對比鑒賞中意兩國藝術文化的同時,將參觀與教學相結合,幫助泓鈺學子開闊視野,激發靈感和創作潛能,意義非凡。在雕塑藝術大師Antonio De Marini教授的解讀和指導下,泓鈺美術學子們一路觀摩和思考,受益匪淺。
近年來,泓鈺藝術之旅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比如參觀798藝術區、參加意大利使館音樂會、北京音樂廳音樂會、舉辦校內音樂會,以及意大利藝術游學活動等等,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進師生交流和感情,給予學生以借鑒和啟迪,更激發了藝術學生對中意兩國藝術文化的熱愛與創作激情。今后,泓鈺學校還將組織更多更好的藝術活動,陶冶同學們的藝術情操,弘揚我國優秀藝術文化,為國家培養更多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小語種人才!
泓鈺學校,教育部“十二五”重點課題教學基地,文化部文藝教育研究實訓基地,小語種特色發展研究立項單位,國際高端藝術(美術/音樂)教育基地,意大利國立高校官方招考基地,意大利語官方考試考點,中國小語種培訓學校,成功為40000余名學子提供高品質意、德、法、西語等精品課程。泓鈺學校北京總校與全國50多個分校均可報名,咨詢熱線:400-990-2390。
責任編輯:泓鈺學校
掃描加為好友
全國免費服務電話:400-990-2390 北京總部:010-85388066
歡迎到校試聽咨詢:北京市朝陽區財滿街財經中心10號樓3層312室(查看地圖)
北京市朝陽區泓鈺培訓學校版權所有 2001-2024 京ICP備1103553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