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智利有史以來最大的水電項目——艾森水電站(HidroAysén)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了政府的環境評估,距離開工建設只有一步之遙。
艾森水電站項目位于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是智利自建國以來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水力發電項目。整個項目總投資32億美元,占地5700公頃,由分布于貝克河與帕斯夸河的5個水利樞紐構成,設計裝機容量達275萬千瓦,相當于目前智利發電總量的1/3。關于艾森水電站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歷時3年,在環境評估委員會5月9日舉行投票中,艾森項目以11票支持、1票棄權的票選結果順利通過環境評估。
智利的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但化石能源匱乏,97%的石油和天然氣需要從國外進口,國內得到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也非常有限,基本僅限于水電。近幾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智利的能源需求扶搖直上,此前曾有人提出,智利很可能在2020年前成為南美諸國中的第一個發達國家,快速發展的采礦業和城市化進程都需要龐大的能源支撐。有專家預測,未來15年智利的發電量至少需要增加3倍,才能滿足國內不斷膨脹的能源需求。
目前煤電和水電是智利電力工業的兩大支柱,其中前者占到電力供應總量的60%,余下的基本都是水電,而其他非常規可再生能源電力僅占3%,而最近飽受質疑的核電在地震頻發的智利同樣沒有市場。巴塔哥尼亞地區擁有發展水電的獨特優勢,這里一年四季降雨不斷,安第斯山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在匯入太平洋前也會流經這一地區。
目前尚未開建的艾森項目已經得到了2.2億美元投資,政府方面也許諾全力支持,但項目的強勢推進并不能掩蓋強烈的反對之聲。智利民意調查機構Ipsos Public Affairs最新民調顯示,61%的智利人反對建設艾森水電站。
事實上,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居民非常少,水壩建設的移民安置工作可以忽略不計,但由于整個項目占地面積過大,勢必會重創當地森林生態系統。據稱投票當天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附近聚集了數千名抗議者并與警察發生了肢體沖突。由數家環保團體聯合組成的抗議組織“巴塔哥尼亞不要水壩”譴責政府的做法是“非法和毀滅性的”,并要求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立刻叫停艾森項目,但后者表示艾森項目的任何進展都“全部遵守環保法”。
責任編輯: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