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起一個地球儀,可以看到有個國家正好與中國兩端相望,那就是阿根廷。
它美麗、富饒、資源豐富。
當中國企業正在迫切走出國門的時刻,對面的阿根廷向他們敞開了機會的大門。
南美的“亞洲速度”
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一員,阿根廷2010年的經濟以一組漂亮的數據收尾。
阿根廷國家統計局3月18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阿根廷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1%,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高增長水平。
報告指出,去年阿根廷工業生產增長強勁,全年工業產值增長9.7%,其中龍頭產業汽車工業增幅更是達到了40.6%。
阿根廷另一支柱產業農業在去年也取得了成果,糧食總產量達9600萬噸,與2009年相比增幅高達55%。
布宜諾斯艾利斯證券交易所所長埃德蒙·蓋比認為,阿根廷的經濟正在“以亞洲速度增長”。
作為拉美州的一個大國,阿根廷可能將迎來它的“黃金十年”。美洲開發銀行行長莫雷諾對拉美未來十年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未來十年將是拉美時代。世界經濟恢復主要依靠亞洲和拉美。
在達喀爾拉力賽賽車的轟鳴聲中,阿根廷民眾迎來了“火熱”的2011年。
阿根廷經濟有望在新的一年里延續高增長的勢頭。據阿根廷《號角報》近日報道,阿根廷企業家對2011年本國經濟的樂觀指數高達70%,比2010年的30%增加了一倍多。
中國拉美研究所經濟研究室黃志龍說:“阿根廷的經濟增長速度對外資的吸引正在加大,它豐富的土地和能源資源也是更多企業所看重的。”
但是,作為2011年全球經濟前景最好的國家之一,阿根廷也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通貨膨脹最受各方關注。
阿根廷經濟學家和研究機構預測,阿根廷去年全年的通脹率達25%至30%左右,2010年11月的通脹率更高達40%。
事實上,嚴重的通脹已經影響到阿根廷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油價的上漲即是嚴重通貨膨脹的一個縮影。
中國山東煙臺冰輪集團從去年開始到阿根廷考察,準備到那邊設廠和銷售網點。在考察中,集團的王科長說:“阿根廷最大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和政府腐敗。”
阿根廷“再工業化”與中國機會
在考慮拉美發展前景和本國國情的前提下,阿根廷今年2月宣布將實施“2020年工業戰略計劃”。
根據這一戰略計劃,在未來十年內,阿國內生產總值將保持年均5%的增長速度,其中工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7%;到2020年,阿國內生產總值將有望提高至5807.09億美元。
事實上,“1982年危機”之前,阿根廷曾經推行了近半個世紀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
所謂“進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國采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工業品進口,促進國內有關工業品的生產,逐漸在國內市場上以本國產品替代進口品,為本國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工業化,這是一種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產物。
一般做法是國家通過給予稅收、投資和銷售等方面的優惠待遇,鼓勵外國私人資本在國內設立合資或合作方式的企業;或通過來料和來件等加工貿易方式,提高工業化的水平。
使用提高關稅、實行數量限制、外匯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國工業品進口,以使國內受進口競爭的工業在少競爭、無競爭的條件下發育成長。
但這一政策并未使阿根廷脫離初級產品出口,強化工業生產的目的也并未達到。
直到,卡洛斯·梅內姆在1989年一系列戲劇性變化中掌握了政權。他終止了庇隆主義的一貫政策,而采取了新自由主義的一系列政策:削減開支、開放市場和私有化。
90年代,阿根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年代,那是一個經濟奇跡出現的年代。高度的腐敗和混亂的管理似乎被一系列自由市場改革和大量外資的涌入所掃清。多年的高通脹和經濟不景氣被比索釘住美元的穩定匯率和每年穩定在8%的經濟增長率所取代,在墨西哥和亞洲的金融危機中似乎毫發未損。
一夜之間,阿根廷的改革成了自由市場改革的典型案例。它對一切進行私有化,限制工資,限制社會性開支,保持貨幣穩定,向外資敞開大門。其目的是想通過私有化使阿根廷成為吸引外國資本的一個熱點。
國際金融界的上層人物對阿根廷私有化政策感到滿意,為阿根廷贏得了“外資投資環境”得到改善的贊譽,外國資本和相應的稅收曾一度大量增加。
時間不長,大好的一切就輕易地陷入不斷加深的經濟蕭條、不斷攀升的失業率和不斷增加的債務中。
黃志龍說:“阿根廷新近宣布的2020年工業戰略計劃實質上是一個再工業化的過程。”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楊志敏向投資阿根廷的企業發出了一個警告:“這種內向型的發展戰略可能會帶來一些限制性的政策,如進口管制或者關稅。因此,對阿根廷投資要關注阿根廷的經濟發展模式。”
但是黃志龍認為阿根廷這個“再工業化”的過程不可能再回到1982年之前的老路上去,除非他們實行“激進的國有化”,這應該是不可能的。
而且,黃志龍認為,阿根廷“再工業的過程”反而是中國的機會。他說:“阿根廷在新自由主義時期受了歐美資本的傷害,現在對這些錢有些又愛又恨,因為他們現在在國際上的主權債券融資級別還是垃圾的級別,融資很困難,非常缺錢。”
“對中國的新貴資本,他們要平和些,若即若離。整體的態度就是歡迎中國的投資,不歡迎中國的產品。”黃志龍說。
2011年是阿根廷的政治大選年,很多人關心這會不會影響阿根廷的后續經濟政策。按照常規來看,在大選年,一般都會采取一些比較保守的政策。
楊志敏和黃志龍均表示,阿根廷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無論哪個黨上臺,都不會做出太大的改變。
“總體上說,阿根廷是一個溫和的經濟體。”黃志龍說。
責任編輯:張斌 吳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