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畢加索的一生可謂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世時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如果沒有畢加索,西班牙人更將他視為自己的驕傲,世人也將畢加索視作自由奔放的西班牙文化的代表。
畢加索1881年10月出生于西班牙的小城馬加拉。受父母熏陶,他自幼就顯示出了非凡的繪畫天賦,先后入巴塞羅那和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學習。雖然1904年后他定居巴黎,并從此在法國生活了近70年。但是畢加索身上流動的仍然是西班牙的血液。畢加索一生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繪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戲。他最初的畫比較寫實,繪畫的主題主要是對乞丐、流浪藝人、演馬戲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來他創立了立體派繪畫。就是把物體分割成各種幾何形體,然后再重疊、堆砌在一個平面的畫幅上,給觀者全新的視覺感受。
雖然長期在法國生活,但是畢加索沒有一天不在惦念著他的故鄉西班牙,他的舉世聞名的代表作《格爾尼卡》就是證明。1937年,西班牙的格爾尼卡小鎮為德國法西斯空軍夷為平地,他聞訊后極為憤慨,就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西班牙館畫了《格爾尼卡》這幅壁畫,對法西斯暴行表示強烈抗議。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后的慘狀。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作品一經完成,即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畢加索以超然的睿智,富于哲理的表現,詮釋了人類對美學嶄新視角的思考,他是現代藝術之父。
責任編輯:管理員